ENTER MEDIA

為什麼顧客願意幫你分享?揭秘口碑行銷背後的「六大社會心理學開關」

一個發光的數位神經網路核心,透過電路般的線條,連接到代表口碑行銷六大原則的全息投影圖示,背景是科技感的網格。

引爆瘋傳的內容,靠的是運氣還是設計?

在行銷會議上,最常被問到的問題或許是:「我們如何才能創造一個會被瘋傳的內容?如何讓顧客自動成為我們的品牌傳聲筒?」許多人將「爆紅」歸因於運氣、創意,甚至是難以捉摸的網路迷因。

然而,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的行-銷學教授 Jonah Berger,在他的經典著作《瘋潮行銷 (Contagious)》中提出了顛覆性的觀點:瘋傳,並非偶然,而是可以被設計的科學。

他發現,所有成功引爆口碑的案例,背後都打開了人性中的某些「心理學開關」。理解並善用這些開關,你的品牌就有機會從被動等待曝光,轉變為主動創造分享。這篇文章,將為你深度解析這六大開關,並附上台灣市場的實戰案例。

開關一:社交身價 (Social Currency)

  • 核心心理:人們天生喜歡分享那些能讓自己「看起來很棒」的資訊。這可能是讓他們顯得更聰明、更酷、更消息靈通,或更有品味。分享,是為了建立自己在社群中的形象與地位。
  • 台灣案例:星巴克的「隱藏菜單」或「季節限定飲品」。當一位顧客點了一杯菜單上沒有的「行家特調」並拍照分享時,他不僅在分享一杯咖啡,更在展示一種「我知道內幕」的獨特身份,這就是社交身價的體現。同樣地,早期 Clubhouse 的「邀請碼制度」也屬於此類。
  • 品牌可以怎麼做?
    • 創造稀缺性:推出限量商品、限定聯名、或會員專屬的預購權利。
    • 提供獨家資訊:給予忠實顧客獨家的幕後花絮、產業新知或「行家小技巧」。
    • 遊戲化機制:設計會員等級、積分挑戰等,讓顧客能在社群中炫耀自己的成就。

開關二:觸發物 (Triggers)

  • 核心心理:我們的行為常被周遭的環境線索所「觸發」。如果你的品牌能與某個常見的日常情境或物件連結,當顧客遇到那個情境時,就會自然而然地想起你。
  • 台灣案例:「全家就是你家」這句 slogan,成功地將「回家」這個每日觸發物與品牌連結。另外,當人們討論到下午茶或辦公室團購時,某些知名的甜點或手搖飲品牌就會被自動提起。
  • 品牌可以怎麼做?
    • 連結特定時間:例如,將提神飲料與「週一上班前」連結。
    • 連結特定場景:例如,將火鍋品牌與「寒流來襲」或「家庭聚餐」連結。
    • 創造獨特口號:用一句簡單好記的口號,植入消費者的日常詞彙中。

開關三:情緒 (Emotion)

  • 核心心理:能激發強烈情緒的內容,更容易被分享。無論是正面的(敬佩、興奮、幽默)還是負面的(憤怒、焦慮),高喚醒 (High Arousal) 的情緒都能促使人們採取行動——也就是分享。
  • 台灣案例:每年各大金融或保險業推出的「催淚親情廣告」。這些廣告透過動人的家庭故事,激發觀眾的感動與共鳴,使其願意主動分享。反之,Threads 上流行的「廢文」或「地獄梗」圖文,則是透過幽默與荒謬感,激發人們的分享慾。
  • 品牌可以怎麼做?
    • 說一個好故事:分享品牌背後的奮鬥、顧客的真實感人故事。
    • 創造驚喜與敬佩:發布令人讚嘆的產品工藝、技術突破,或舉辦超乎預期的品牌活動。
    • 善用幽默感:在社群上建立一個風趣、自嘲的品牌人設,用輕鬆的內容與粉絲互動。

開關四:公共性 (Public)

  • 核心心理:「有樣學樣」是人的天性。當一個產品或行為越容易被看見,就越有可能被模仿。口碑行銷的關鍵,是讓品牌的使用體驗「從私領域走向公領域」。
  • 台灣案例:早年 Apple 的白色耳機,讓「聽音樂」這個私人行為變得可見。在台灣,誠品書店的提袋、知名咖啡店的品牌環保杯,都成為了消費者拿在手上的「品味宣言」。當你看到越來越多人使用,你也會想跟進。
  • 品牌可以怎麼做?
    • 設計具識別度的包裝:讓你的產品包裝或提袋,成為顧客願意帶出門的時尚配件。
    • 發動社群打卡活動:鼓勵顧客在你的實體店內,與特殊設計的場景合照並分享。
    • 創造行為印記:例如,公益手環、汽車後窗的貼紙等,讓顧客的選擇能被他人看見。

開關五:實用價值 (Practical Value)

  • 核心心理:人們樂於分享「對自己或他人有幫助」的實用資訊。這是一種利他行為,能鞏固社群關係。分享實用資訊,也體現了分享者「樂於助人」的正面形象。
  • 台灣案例:內容網站發布的「懶人包」、雙 11 期間各大電商的「省錢攻略整理」,或是 IKEA 型錄中充滿巧思的「小空間收納技巧」。這些內容因為極具實用性,而被大量收藏與轉發。
  • 品牌可以怎麼做?
    • 提供專業知識:美妝品牌可以分享「如何挑選適合自己膚質的粉底」,而不是只說自己的粉底多好用。
    • 製作教學指南:軟體公司可以製作「五個提升工作效率的隱藏功能」教學影片。
    • 分享獨家優惠:提供簡單明瞭、易於分享的優惠資訊。

開關六:故事 (Stories)

  • 核心心理:人類是透過故事來理解世界的。一個好的故事,就像一艘「特洛伊木馬」,能將你的品牌理念、產品價值,巧妙地包裝起來,讓聽眾在不知不覺中接收並記住。人們分享的不是產品,而是那個動人的故事。
  • 台灣案例:台灣有許多「小農電商」或「文創品牌」。他們不會只說「我的茶葉很好喝」,而是會講述一個「青年返鄉、堅持無毒農法、傳承三代製茶工藝」的故事。消費者購買的,不僅是茶葉,更是對這個故事的認同與支持。
  • 品牌可以怎麼做?
    • 挖掘品牌緣起:分享創辦人當初為何要創立這個品牌的初衷。
    • 講述顧客故事:分享顧客如何因為使用了你的產品,而讓生活變得更美好。
    • 打造品牌人格:將品牌塑造成一個有血有肉的角色,分享它的挑戰、成長與喜悅。
開關核心心理品牌應用範例
社交身價讓人們看起來很棒推出限量商品、會員專屬特權
觸發物與日常情境連結將品牌與特定節日或場景結合
情緒激發高喚醒情緒製作感人或幽默的社群內容
公共性讓選擇被看見設計具高識別度的品牌提袋
實用價值提供有幫助的資訊發布專業知識懶人包、教學指南
故事將理念包裝在敘事中分享創辦人故事或顧客見證

成為顧客樂於分享的話題

創造病毒式傳播,並非遙不可及的魔法。透過理解這六大社會心理學開關,品牌可以更有系統地去檢視自己的產品、服務與行銷內容,思考如何讓顧客不僅僅是「消費者」,更是「樂於分享的傳播者」。

與其花大錢買廣告,不如用心設計一個值得被分享的好故事、一項具備社交身價的好產品,或是一則充滿實用價值的好內容。


想為你的品牌,設計一套具備心理學依據的口碑策略嗎?

理解理論是一回事,將其落地執行又是另一回事。如果想為您的品牌量身打造一套能觸發顧客分享慾的整合性口碑策略,歡迎與「確認鍵」聊聊。

延伸閱讀:

口碑行銷全攻略:打造真實推薦,引爆品牌信任與聲量

【Threads 品牌經營指南】2025 年如何從零打造鐵粉社群?完整解析廣告投放與行銷策略